2022年1月17日,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數據:
304.5萬噸,一個偉大的數據。


- 01 -
于社會:龐大的茶產業鏈
看中國茶葉的時候,有人會說:
7萬茶企不如一個不產茶的立頓,中國茶葉沒有大品牌;中國茶葉機械化水平低,還不如印度;甚至還有人說中國茶葉出口離岸價格低,遠不及法國那么高……
這些說辭,乍看有些道理,但是,理清楚經濟社會的運行邏輯就發現:這種說法,完全是公知附體的人在作妖。

經濟的繁榮能掩蓋世界上絕大多數問題,經濟的衰落也能將很多問題放大。
小到一個家。幾十年前,生產力水平不高,無法創造太多財富。但家里人又那么多,要養活這么多人,才會為了一點點利益爭。
90年代,占街為王的人多,尤其經濟落后的地方的人,出來占街為王的人更多。其背后,是經濟問題,本質是生產力的問題。

但是,經過幾十年的努力,我們從發達國家搶來了產業鏈,通過做紡織業起步,辛辛苦苦做衣服,一件衣服掙幾美元,完成資本原始積累,慢慢實現產業升級。
城鎮化、工業化快速推進,就業機會多,老百姓在外面掙到錢了,日子也好過了,各種問題都迎刃而解了。

大到一個國家也是一樣的。經濟找不到新的增長點,就像今天的北美白頭鷹,經濟養活不了那么多人,各種問題,都會逐漸爆發出來了。
其實,白頭鷹家很多問題,以前就有,只是經濟好的時候,大家一起賺小錢錢,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,沒有人會有事沒事像抽了風一樣出去創造最美風景線。
但是現在,玩金融那叫一個嗨,玩慣了金融,制造業太苦太累,不想干了。最終造成了產業空心化。

手里握著一把綠幣,自己沒有制造業,世界供應鏈牢牢掌握在東方兔子的手里,買東西也要看兔子賣不賣。
如果兔子心情不好,不賣,有錢買不到東西。家里通脹越來越厲害。那白頭鷹握著的,不過是一堆買不到東西的廢紙。
一個國家沒有制造業,落在老百姓身上,也就沒有就業,老百姓沒有收入,卻要生活,沒辦法,只能爭家里那點余糧。

看清了這一點,就會發現:茶產業,在經濟社會中的特殊作用。
茶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,對于社會最大的意義,不在于有沒有天大的茶企,也不在于機械化水平有多高。
而在于茶這個傳統產業,解決了多少社會的就業壓力,養活了多少人。

這些年,各地領導很喜歡跑茶區看看,就是因為:新的工業革命還沒有到來(比如自動化,一旦實現,中國就能一直攥著世界供應鏈),經濟發展壓力大。
而茶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,把茶做好,養活更多的人。那么,其它產業的經濟壓力,就小了很多。
相應的,其它產業發展起來,老百姓手里有錢,又能買茶,養活茶產業。

2021年,我國茶葉產量304.5萬噸,這個龐大產量的背后:是全國涉茶人口8000多萬(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)。
總之,304.5萬噸茶葉產量的背后:茶,雖然無法創造工業的產值,但茶產業,涉及面積廣,解決了社會幾千萬人的就業問題。
這就是,茶產業對社會的最大貢獻。

- 02 -
于茶客:令人著迷的頂級風味
品味中國茶,不僅健康解渴,更是一種享受。
至于普洱,一飲之后,其它飲料,皆是過客。生茶香如花蜜,甜似冰糖,蘭花香融入湯中,如天鵝絨般質感,一飲之后,滋味厚重,口齒留香,喉韻綿綿。

作為一種飲料,能與生普相媲美的,只有法國意大利等舊世界的頂級名莊葡萄酒。然而,中國茶,卻有任何飲料都無法比擬的精神屬性。
國人喝茶,不僅追求茶葉品質,更講究一種意境。一人獨飲,品的是茶,思的是生活的辛酸苦辣。三五好友,說茶論道,喝的是茶,品的是人際感情。
然而,獨飲也好,眾飲也罷。當一盞茶湯從指尖劃過,拿起放下間。茶,已不僅僅是一盞解渴的茶湯。

寫在最后:
茶,作為一方民生,龐大的茶產業鏈,養活數千萬人口。
茶,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飲料,給茶客一杯頂級風味,別致的精神享受。
生在繁華盛世,歲月悠然的日子里,能靜心讀一本好書,品一盞好茶,趁年華未老,去想去的地方,見想見的人。

看似云淡風輕,實際是幾代人奮斗,奪下世界產業鏈后的歲月安然。
喝好自己的茶,珍惜當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