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推廣 熱搜: 茶具  紅茶  茶道  茶文化  喝茶習慣  普洱茶  鐵觀音  茶藝  茶葉   

    中華五君子竹蘭菊梅茶

       2017-02-27 浙江日報(杭州)489980
    核心提示:《詩經衛風淇奧》有詩云:瞻彼淇奧,綠竹猗猗。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意思是在淇水彎曲幽深的地方,隱約可見茂盛的綠竹

    《詩經·衛風·淇奧》有詩云:“瞻彼淇奧,綠竹猗猗。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意思是在淇水彎曲幽深的地方,隱約可見茂盛的綠竹,不禁讓人聯想到“君子”挺秀清朗的風姿,精選切磋的方向,淬煉琢磨的人格。這是第一次將“君子”與竹子聯系在一起的史料記載,以竹為喻也充分彰顯了“君子”的品格和才華。春竹、夏蕙、秋菊、冬梅,而時乃四時之茶,春夏秋冬皆宜,今天,是該將茶列入“五君子”之列了!

    自古以來,竹、蘭、菊、梅被文人墨客稱為“四君子”,賦予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,成為人格品德的象征。作為“四君子”之首,從歷史維度看,竹子是最早以“君子”形式出現的植物;從植物生物學特性來看,竹、蘭、菊、梅對應一年四季,雨后春筍的成語也說明竹子在春季生長最快,我國竹子分布面積最大的是毛竹(亦稱孟宗竹),孟宗竹筍最大日生長量可達1.19米,至于夏蘭和秋菊自然也是夏秋季節最受關注的植物,而梅多在冬季傲雪怒放;從科學維度來看,國際上通行的植物命名法規,習慣按照植物命名優先率原則來排序,既然君子最早指的就是竹子,而且竹、蘭、菊、梅對應一年四季,因此“竹、蘭、菊、梅”四君子之序也就自然而貼切。

    “四君子”名稱的由來,一方面是植物本身的習性使然;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歷代文雅儒士的推崇而至。明朝安徽徽州文人黃鳳池曾輯《梅竹蘭菊四譜》,以四種植物品性標榜君子清高的品德,得世人共識,此后竹、蘭、菊、梅被統稱為“四君子”?,F代文人梁實秋對此意象風骨評價頗為精準:“梅,剪雪裁冰,一身傲骨;蘭,空谷幽香,孤芳自賞;竹,篩風弄月,瀟灑一生;菊,凌霜自得,不趨炎熱。合而觀之,有一共同點,都是清華其外,淡泊其中,不做媚世之態。”

    縱觀歷史,歷代文人墨客均對“四君子”情有獨鐘??鬃舆@樣評價蘭:“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即與之化矣。”魏晉時期的陶淵明愛菊,他在名篇《飲酒》中寫到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”宋代林逋喜梅,他的《山園小梅》這樣寫梅花“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。”清代詩畫家鄭板橋在其詩畫作品《竹石》中題詩: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巖中;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。”

    可見,“四君子”不僅是中國文人墨客的寄世情懷,更是民族的情感深處一份精神寄托與歸屬。

    茶,原不在“四君子”之列,卻同樣有著淡泊、清幽的本性,尤以其香悠遠,味新香而“慕詩客,愛僧家”,摘茶、制茶、飲茶、品茶甚至是茶具、茶器都成為了藝術。茶,生長在青山、幽谷之間;茶樹生命力頑強,無論嚴寒酷暑,四季常青;茶樹樂于奉獻,春芽待采,年復一年,直到生命的終結。茶葉吸天地之精華,圣潔潤澤;茶湯先苦后甘,愈品愈清;茶藝道法自然,崇儉尚和。

    中國人喝茶歷史悠久,起源于神農,興盛于唐朝,一直傳承至今,少說也有4700年歷史了。陸羽《茶經》稱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”,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,書中對于茶葉泡制過程,包括選茗、取水、備具、佐料、烹茶、奉茶、品茶等方法都十分講究,故世人尊稱陸羽為“茶圣”。

    茶之清雅平和的品德吸引了無數愛茶之人。白居易詩云:“起嘗一碗茗,行讀一行書。”“夜茶一兩杓,秋吟三數聲。”“看風小溘三升酒,寒食深爐一碗茶”等等,可見其茶不離手的習慣。相傳乾隆巡訪太湖時品嘗了一種叫“嚇煞人香”的綠茶,泡出的茶湯翠碧清香。乾隆大加贊賞并賜名為“碧螺春”,從此聞名天下。

    魯迅先生著文《喝茶》,其中說道:“有好茶喝,會喝好茶,是一種 清福 。不過要享這 清福 ,首先就須有工夫,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感覺。”魯迅將飲茶上升到文化層面,認為茶是一道精神飲品,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關系密切。當代作家王旭烽的《茶人三部曲》是現代中國愛茶之人的典范。作品展現了茶商在憂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的隱忍精神和堅韌品質。

    茶文化起源于生活,又歸于生活,糅合了儒、釋、道家諸派思想于一體,隨著時代的發展融入中華文化的各個階段。中國多少賢達雅士贊賞于茶之精神內涵,在茶香中提升自我,豐富精神家園。時至今日,茶也就自然而然地進入“五君子”之列了!

    我國是茶之故鄉,也是產茶大國,不同地區因各自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生長出了各具特色的茶。西漢時期絲綢之路的開辟,使我國的絲綢與茶得以傳播至其他國家,既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,也使得我國與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建立了和平、合作的良好關系,可謂貢獻巨大。

    據資料統計,截至2015年,我國茶園總面積達4316萬畝,干毛茶產量達227.8萬噸,綜合產值達3078億元。2016年,我國的茶產業發展仍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。作為中華兒女,都應弘揚茶文化,助推茶產業。我們有理由相信,在以文化促產業,以產業帶文化的良性模式促動下,我國的茶文化產業會進一步繁榮發展,從而打通全產業鏈,助推形成萬億元產值的茶產業,為我國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作出特殊的貢獻。

    一直以來,農林高校作為茶文化的推廣與傳播的重要平臺,始終為茶文化產業的發展做著努力,尤其是浙江農林大學還專門成立茶文化學院,堅持將茶文化推廣作為重要使命,率先開展了茶文化人才的培養工作。

    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學院成立于2006年,是我國首創培養本科層次的茶文化專業人才基地,后又成立了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,為茶文化的精髓傳承發揚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國際化平臺。浙江農林大學策劃拍攝的茶文化紀錄片《中國茶:東方的萬能藥》,在美國播出后受到美國各界高度贊譽,并被美國前總統卡特收藏,卡特還專門給制作方寫信表示感謝。

    2015年,浙江農林大學竹茶文化研究所成立,正式提出竹蘭菊梅茶——“五君子”之說,將茶列入中華五君子的行列,與竹蘭菊梅并駕齊驅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、更廣泛、更深厚的自信,是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國人們應共同努力,弘揚中國茶文化,做大做強茶產業,造福人民,并與全世界人民共享!

     
   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
     
    更多>同類茶文化
    推薦圖文
    推薦茶文化
    點擊排行
    網站首頁  |  企業資質  |  改版說明  |  關于我們  |  聯系方式  |  使用協議  |  版權隱私  |  網站地圖  |  排名推廣  |  廣告服務  |  積分換禮  |  RSS訂閱  |  違規舉報
    客服熱線:400 6868 768 客服郵箱:zgchawang@126.com 客服QQ:371299011
     
    免费看成年人视频在线观看 - 视频 - 在线观看 - 精彩短片 - 品善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