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疲憊時,想找到一個溫暖,那個歇息的地方,便是家;當你登上異地的旅程,心中思念的那方故土人情,便是鄉。
人,一生所有的路,都是為了回家,為了那份鄉情,久久不被遺忘。

鄉情,是最難以割舍的思念!
有些情,隨著時間消逝,慢慢地就淡了;而有的情,愈遠愈烈,越來越難以割舍。
每一個離家的人,都會有一份化不開的濃濃鄉情,即使外界充滿了繁華、即使外面到處是精彩,魂牽夢繞的始終是那遠方的家鄉;即使早已在異鄉根深蒂固、即使早已習慣了異鄉風情,最難以忘記的還是那家鄉的平凡簡單;即使在外風光無限、瀟瀟灑灑,心底還是渴望那家鄉的寧靜與安詳。
鄉情,是深深打在腦海的烙印,是揮之不去、一遍遍重復的、難以割舍的思念,無論光陰幾時,從來都不曾改變。

必須留住青山綠水,必須記住鄉愁!
什么是鄉愁?
鄉愁就是你離開后還很想念。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,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環境。這是習書記在考察調研中的一段話。

大部分的人,對家鄉的味道是戀戀不忘的。
沈從文先生居住在北京四十余載,仍不能忘懷家鄉茶,他在文章里寫道:“……山城那個古丈縣茶葉清醇中,別有一種芳馥之氣……”
浙江大學茶學院王岳飛教授總結:中國茶葉在全球暢銷,最大的賣點有兩個,一是長壽,一是和諧。但其實我們國家人均茶葉消費量才兩斤多,大多數茶友其實都喝相對固定的茶?在剔除了茶文化的追風消費和保健訴求外,在這眾多的緣由背后,不能不說鄉情占據了極大的份量。這種鄉情的味道就像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紀錄片中的美食,吃進嘴里,慰籍在心。
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多半喝茶人總是以喝到家鄉的味道為榮。不管是如何泡法?哪怕大杯泡著,苦澀的味道卻能讓他們從早到晚酣暢淋漓,但每到茶季時,老茶人閑聊也會說:嫩茶太貴了,茶末才好喝呢,老茶人的質樸令人感動,說話時臉上洋溢著的那份滿足,是一份濃濃的鄉情味道。

鄉情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!
喝茶的人,對茶都有一個自己的認識。與茶相遇并產生的心靈碰撞,喚起深深的喜悅之情,大多是在對她有更多的了解之后。喝茶漸漸成為習慣,因為茶葉品類不同,各地嗜好不同,喜好喝茶的品種也不一樣。北方人愛花茶,江浙人喜綠茶,潮汕人卻偏好烏龍……名茶、名山、名水、名人、名勝,孕育出各具特色的茶文化。
茶飄散出淡淡的茶香,悠遠清新,正如那記憶中家簡單而溫馨的味道。遠在他鄉,捧一盞鄉情,靜靜回味、靜靜享受,家在遠方,但一縷鄉情盡在茶中!
生于斯,長于斯,便潛移默化的受之影響,養成習慣,這種習慣,就是一種鄉情,而那些他鄉讓你流連的味道,也一樣是他鄉的鄉情。遠離家鄉時,這些鄉情就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。

生活就是一杯家鄉茶!
你的,我的,我們與形形色色的家鄉茶相識,每一道家鄉茶,都有他們的故事、相貌、歡喜、憂傷,生活就是一杯家鄉茶,甘苦并重,恰當調制便讓悠悠鄉情層香迭溢,滋味綿長。
是分享,是交流,愿與朋友們一起,了解茶之技、學習茶之藝、領悟茶之道,茶人的品茶審美過程其實就是修身養性的過程;是茶與心靈的對話的過程;是茶人返璞歸真的過程。
品之,是家的味道;存之,是家的思念。

我愛你,愛你的那種味道!
有人說,在選擇伴侶時,兩個人也往往都會氣味相投。因此一對歷經時間考驗的戀人,最初因氣味相投在人海里相遇,之后便是漫長的磨合與彼此包容,你比任何人都了解她的軟肋,她比任何人都懂得你的性情。
無聲的對白,卻一點不尷尬,鄉情,就是這種味道。與繁華名利無關,與時間地點無關,它只是內心的不舍、內心的熾熱、內心的懷念。
默然地,燒一壺水,泡一壺茶,喝到對味的那個茶。閉上眼睛,鄉味,全部涌現在心里;鄉情,飽含著天真無邪,飽含著純真的記憶。
